• 山财情怀
  • 当前位置: 首页 >> 山财情怀 >> 正文

    砥砺奋进 勇往直前

    发布时间:2021-05-1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回忆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初创20

    作者:吴有为

    2021年,是山西财经大学成立七十周年。

    在财大7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全校上下,师生员工,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热情奔放,兴高采烈地迎接和庆祝学校的生日,并祝福学校为走好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财经大学新征程,加快学校跨越发展步伐,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打造教育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奋发韶华,灿烂光辉。

    我作为一名在财大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退休老教师,与大家一样,以浓浓的情怀,热烈地迎接和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校庆,按照学校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关于“建校70周年回忆性文章”的征稿启事,以亲身的经历讲述好财大故事,传承好财大精神。

    1980-19933月,我在贸易(商业)经济系任教。自1983年担任贸易系领导工作时,便开始参与学院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起步工作。19934月,当时的山西财经学院为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成立了研究生教学部,我被调任为研究生教学部主任兼任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从此,一直尽心竭力,全身心地奋战在学校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第一线,199712月,山西财经学院和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也随之改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处。半年后的19988月我不再担任研究生部主任,但我没有离开研究生教学岗位,依旧担任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组组长,主讲学位课程——《商业产业经济理论专题研究》,并积极参与研究生处的一些有关工作。

    20047月,我离开了在财大心爱的教学工作岗位,办理了退休手续。

    20年,是我们山西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在发展中走完了艰难的初创历程,从此,迎来了艳阳美丽的春天,欣欣向荣,迅速发展壮大。

    我与全校师生一样,每当回忆起所从事,所经历的山西财经大学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那段初创历程,学校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就感到无比喜悦,无比欣慰,无比自豪。我也更深深地体会到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事业,向前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沉重,那样艰难,又是那样高兴。因为,每走一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都在为发展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都在为建设好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财经大学贡献一份力量,都是在为孕育着山西财经大学的发展壮大而努力。

    一、零的突破迈开步

    众所周知,一所高等学校,在办好本专科教学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只有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校教学才能上档次、上质量、上水平。

    我们财大的前身——山西财经学院,从1958年建院。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山西财经学院与国内其他高校同样遭受厄运,斗、批、散。十年动乱,学校停办,校舍挪作他用,广大教学人员插队下放流落他乡。

    可是,山西财经学院,竟然在七十年代初就率先复校,成为全国所有高校最早恢复的两所学校之一。1972年在太原市区的杏花岭开学招收学员,1974年起连续招收三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山西财经学院与全国同步。学院生源充裕,用人单位需要供不应求,仅1978年一届毕业生到北京市、中央商业部等单位就有一百人之多,之后每年接连不断,当时,国家商业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年轻干部队伍中十有八九是山财的毕业生,山西省内财贸各厅局向财院争相要人,一时财院名声大振,发展形势喜人,享有“山西小清华”之美誉。到八十年代,学院已经有五系十个本专科财经类专业,并由省内社会招生变为全国招生。1985年学院规模猛增到三千学生。应该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进入了商业部属高校五强,乃至全国财经类高校的前茅之一。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落后就被动,被动就要挨打”。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以铁的事实证明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到八十年代中期,也就是财院正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之际,她却失去了一次绝好机会,让人十分惋惜。

    1984年,山西财经学院加快发展步伐,商业部给予多方支持和帮助,并三令五申,要求抓紧时机申报硕士研究生专业。因为那时候的硕士点申报比较便当,容易批准。但是,学院失去了这个绝好的机遇,从而致使财院的研究生教育比其他高校落下了步子,慢了几拍。

    但不管怎样,学院上下仍然继续积极“备战”,严阵以待,时刻为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申报硕士专业点做出一切的必要努力。

    时隔两年的1986年,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的四年一次的申点工作又开始。商业部再次通知山西财院申报。学院领导闻风而动,周密部署,及时召开了系处级干部会议布置申点工作,迈开了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步子。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商业经济系的商业经济专业和计统系的统计专业填表申报。

    商经系和计统系,立即组织发动全体教师,为申报商业经济硕士专业和统计学硕士专业竭尽全力。两系人员认真研究,十分细致地安排填报材料。申报材料明显地突出了商业经济专业和统计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经学院审核同意很快上送到商业部。

    1986年,商业部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申报建点预审,山西财经学院对商业经济专业和统计专业的申硕建点抱有极大的热诚和强烈的愿望。但是商业部预审的结果并没有实现我们的意愿,大大出乎所料,商业经济专业没有被评审通过。

    十分幸运的是,财院硕士研究生统计专业被商业部预审顺利地通过,并当年即被国家正式批准设点,1987年招生。统计专业就成为山西财经学院研究生教育所建立的第一个硕士点。从而实现了山西财经学院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零的突破,开创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历史,掀开了光辉的一页。赵俊康、李宝瑜、孙小素、孙凤四位载入史册,十分荣幸地成为山西财经学院即山西财大的首届硕士研究生。我们无比喜悦,欢欣鼓舞。

    从此,山西财经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便不断前进,飞速发展,从而由1987年的一个硕士专业,发展到现在的50多个专业,既有硕士专业,也有多个博士专业和博士后流动站;在校由当年的4名硕士研究生,增至40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可谓今昔非比。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百步之遥,贵于始足”,计统硕士专业的硕点,功不可没。

    计统硕士专业建点,要感谢商业部的支持,学校领导的重视,计统系师生的努力,当然更要感谢时任计统系的系主任夏兴农教授和统计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我国著名的人口统计学专家毕士林教授的缜密筹划,费尽心血和精心培育。

    二、步履艰难花枝秀

    1986年商经专业点申报没有批准,其原因并不是商经专业不够申报硕士点条件,而恰恰相反,商经专业和计统专业一样,其建点条件绰绰有余。商业经济专业是山西财经学院最早建立的学科,它历史悠久,专业内涵丰富,教学基础好,教师队伍优化,教学力量强大,科研成果突出,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齐全,学科带头人院长高光筠教授是全国商业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商业经济学教授张魁峰学识造诣很深,一本《资本论浅谈》名扬全国。张坤轩副教授是老山大毕业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副院长卢昌治教授在全国商品学教学领域是权威,程荣国教授和夏启平副教授从事商业企业管理学和物价学教学多年,除以上六位专业教学带头人以外,还有一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潜在力量极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应该说这个专业确实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和特点。已经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和能力。

    面对商业经济硕士专业申点的失利,学校并没有灰心,更不气馁,而是积极努力创造条件迎难而上。

    时隔两年,1988年商业部通知申报硕士学位授点。商业经济专业的申报当然在意料之中。可喜的是曾属商业经济系,当时为工商企业管理系的企业管理专业也被确定为山西财院当年申报的两个专业之一。

    当孔祥毅老师担任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兼科研处处长后不久,学院决定把原在学院教务处统一管理,设在计统系的统计专业硕士点改放到了科研处管理。

    孔祥毅处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开始就大抓研究生教育。他意识到,财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已经落后一大节,必须力争,必须花大力气。而且重要的是要让学院上下齐心协力,一个步调,形成一股劲,更加充分发挥院系两级的积极性。

    我很赞成和支持孔处长的主张和看法。我也积极配合他的行动,合作非常默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们必须把硕士点一个一个地拿下,即使吃尽千辛万苦也在所不惜。

    1989年新的学期开学不久,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发动,很快就让全院干部和教师都知道申点的重要。

    四月初,有主管科研的时任副院长杜英斌带领,孔祥毅、石建社和我等一行四人组成申点组,学院派了一辆小车,直奔北京跑点。一场为申点的攻坚战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的申点大本营设在北京珠市口的惠中饭店。我们的主攻目标是商业部。

    这次申点,仍然由部预申。商业部预申地点在杭州,在上杭州之前,商业部要给预审会上提供硕士点申请单位。我们对此都作逐一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做出具体部署,决定先向部领导汇报学院申报两个点的基本情况,一一拜访介绍学院情况。喜幸的是,第二天的教育司司务会议上,我们学院的两个专业都被通过,而且排位不错。

    商业部四月二十日在杭州商学院召开硕士点申报预审会议。我们四人从北京回到太原的第二天上午,在时任科研处副处长石建社带领下,我和工商管理系主任巩文波,又从太原起程经上海赶到杭州。在在杭州的预审中一一拜访有关人员,分别介绍两个专业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宣传自我。

    图片1

    这次预审,商业部十分重视。商业部聘请系统外的七位知名学者和专家参加预审。我记得有:厦门大学的会计学教授葛家澍(照片前排左五)、上海财经学院会计学教授陈培钧(左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宋涛(右六)、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蒋学模(右五),浙江大学副校长路涌祥(右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明渝(右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研究员贾履让(照片后排五)……。还有三位就是部司领导,司长唐新民(右七)、副司长鄢维安(右六)和高教处处张孙以贤。小陈(陈孝琪)是秘书。

    预审结果:十位评审委员投票,商业经济专业10票全票通过,企业管理专业9票同意。应该说,结果不负有心人,十分满意。

    1990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表决,商业经济专业被批准建点,并当年招考,1991年录取开学。可是,企业管理专业名落孙山。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被国家批准,它是1987年继统计专业之后,山西财经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又应该说,山西财经学院从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教育进入研究生教育是一个质的飞跃,跨越式发展,而且,四年建一“点”,来之不易啊!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的建立,它是我院多年致力于商业经济学科建设,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四年辛勤的筹划和申报变成为现实,对商业经济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意义十分远大。商业经济硕士专业被国家批准,同样给予我们从事商业经济教学的山财学人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铺就了一块平坦前进的路子。

    商业经济硕士研究专业的批准,与统计专业建点一样,它给我们的教学,许多方面需要去摸着石头过河,在创办中学习,去探索和创新。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从批准到规定的招生考试日期,不足三个月。学院首先拿出了这个专业的招生简章,发向全国各地。招生简章介绍了专业的历史沿革、特色、培养目标、学制、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等内容。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分设为商业经济理论研究,价格理论研究和国际贸易研究等三个方向。并就这三个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支商业经济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教师队伍,与统计专业一样实行导师制,高光筠、吴有为、李志强分别担任招收的首届张鹏、王瑞华、王华等三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前中为高光筠院长、左一李志强老师,右一吴有为;

    后排研究生左起为王华、张鹏、王瑞华

    在九十年代初,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控制非常严格。全国研究生在校总人数不超过三万人,其中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其中也包括军队院校近万人,实际上地方院校和科研单位只有两万名额。所以,国家规定的每年审批一次的硕士和博士专业,一般是增点不增或者微增招生人数,一般都是在原有招生指标内调剂,在校(单位)研究生总人数基本不动。

    山西财经学院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招生四名研究生。1990年商业经济专业研究生批准并招生,但当年学院两个专业的招生指标,国家给了七名。学院决定统计专业4名,商业经济专业3名。别看这1991级两个专业7名学生,但新生开学典礼却十分隆重。卢院长和几位院领导都到场,并讲话。

    按照国家规定,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研究课。专业研究课程为学位课程。统计和商业经济两个硕士研究生专业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领域的拓展和改造创新,几乎年年都有变动,增删组合较多。担任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的课程,说真的,并非易事。任课教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给研究生讲课,必须持有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和思路,付予全新的内容,采用给研究生讲课的教学方法。在开课前,就我而言,足足准备了一年的时间,实际时间比这个时间还要多。

    三、建部逐梦上征途

    1993年开学后不久,财院就组织两拨人马走出校门,分别到国内有关高校考察,实地学习和了解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推进财院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促进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这次出外考察,是学院近十几年来的一个较大的举措。

    考察组分南线和北线两路,分别由主管科研的孔祥毅和主管教学的赵文蔚两位副院长带领。其中,南线组,由孔副院长带领马列主义教学部主任宁惟匡、审计系主任周富保、信息管理系主任方信潮、计划统计系主任夏兴农、教务处副处长孔繁建和商业经济系主任的我等六人,从35日出发,到26日为止,前后二十二天,对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安徽财贸学院、武汉粮食工程学院和中南财经学院等六所高校学习考察。

    南线七人考察组,每个人在事先都有分工。大家决心努力把南方六所高校的教学情况和管理经验学到手。

    我在这次赴南方6所高校学习考察中,前前后后,又担当了一回考察团的“秘书”。在考察分工时,除要我考察商业经济学科有关教学情况,又责成我了解6所高校研究生教学和发展状况。

    考察厦门大学时留影

    前排中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张亦春院长,右一夏兴农、孔祥毅,左一周富保;后排左起为方信潮、孔繁建、宁维匡、吴有为

    3月底,赴南方六高校考察回校后,我并没有即时到系上班,而是闭门在家赶写这次赴南方六高校的考察报告。这个考察报告经过全体出外考察人员讨论,孔祥毅副院长代表考察组向学院汇报,之后,我又经修改。

    199345日上午,杜英斌院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杜院长对我说:“学校为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成立了研究生教学部”,并说:“根据工作需要,也充分考虑到你的工作能力和创新拓展精神,学院决定,把你调离商业经济系,改任新组建的研究生教学部主任,兼任学院经济研究所长”。

    三天后,我答应了。我向学院领导表示:感谢学院对我的看重和厚爱,决心挑起重担,施尽浑身解数,以毕生精力,为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尽大责、出大力,言必行,行必果,一诺无悔。

    1993415日,学院正式下文件,任命我担任山西财经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兼山西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从此,山西财经学院研究生教学部正式开了张,踏上了征途。

    山西财经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这是当时有目共睹的事实。

    1987年统计专业建点,1989年首批招生入学,由计统系负责教学管理。1989年商业经济专业商业部预审通过,1990年批准建点,1991年招生入学,全院研究生二十名。两个专业由学院科研处管理。

    我到研究生部任职后的两个多月后,学院把电教楼一层的七间办公用房给了研究生部和经济研究所(实际上只拿到五间)。我便在所给的五间房子上做点文章。朝西的三小间作为办公室,东侧的两大间,其中一间作为资料室,另一间为研究生部的会议室,也用作临时上课的教室,并向学校借来十余套退坡下来的课桌和椅子,为以后研究生授课和开办培训班、考前辅导班等提供条件。

    原来经济研究所的所有研究人员包括资料室的资料员,从科研处归到了研究生部。胡积善等六名专职研究人员承担科研任务,平时不坐班,每星期二集中一次。7月份,李喜田老师离开科研处,到研究生部担任部副主任,一年之后,刘永祥提拔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到此,研究生部和经济研究所的领导配齐,其他工作人员增减不多,基本保住这支队伍直至1998年两校合并。

    研究生部组建后,我驾上了套。“在其位,谋其政”,“脑袋跟着屁股转”。

    在商业经济系从教、任职,不言而渝,我的“屁股”坐在商业经济系这张板凳上,当然,我在一十三年时间里,坚持不渝,全身心地扑在商业经济学科建设及其发展的事业上。

    现在,我离开了商业经济系,“屁股”坐到研究生部和经济研究所的我就要把全部精力、责无旁贷、全神贯注地用到发展学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经济研究所的工作上。于是,我就着手考虑如何发展财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把如何促进财院上档次、上质量、上水平做为己任,而不遗余力。

    我上任不久,就时值山西财经学院建院三十五周年纪念大会。在大会上,我代表研究生部作了题为《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推进学院教育事业上档次、上质量、上水平》的发言。在发言中勾画了山西财经学院研究生教育十年蓝图和美好的远景。

    1993年的6月下旬,由研究生部筹备,山西财经学院隆重地召开了第一次研究生工作会议。会上由研究生部起草了关于发展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七个文件——《规章制度》。它包括:研究生培养总则,研究生学生管理条例,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研究生导师遴选规定,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奖学金发放办法以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等,经全体与会人员审议通过,经院长办公会议批准正式施行。

    从此山西财经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开始走上制度建设阶段,为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财院第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学院正式明确统计学和商业经济专业两个导师组成员。统计学专业的导师有夏兴农、高光明、赵文蔚、谭国英、曹毓侯、陈巨会、李目珍,夏兴农为导师组长、高光明为副组长,秘书为赵怡;商业经济专业导师有我、高光筠、程明德、李志强、李云、李晓峰、吕春成、闫应福、石建社和樊而峻,我为导师组组长、程明德为副组长,秘书为李敏。

    财院研究生教育第一次工作会议的第三项议题为讨论和研究财院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面对财院研究生教育客观现实,会议期间,我代表研究生部拿出了一个盘子——《山西财经学院研究生教育五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本着“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加快步伐、迅速发展”的指导思想。虽然,我们也预料到不久的将来,全国的研究生教育乃至财院,将会有一个极大的发展。但也只能在当时国家的政策之下来制定发展规划。眼看,我们财院在近五年内发展不会太快,步子不会太大。不过,我们的思想比较开拓,想的也比较远,竟然拍大胆子提出到1998年,由两个专业发展到八个,在校学生由二十人发展到一百人,到二十一世纪初达到三百人。这应该说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

    1993年上学期的学院工作会议在五月下旬召开。会议根据三月南北两组分赴各高校考察给学院提供的宝贵经验和情况,就此提出了一个发展远景规划。这个发展远景规划便作为学院工作会议的主题。学院根据这个发展规划,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有关处(部)、室。每一个单位都要在会上表态——立军令状。研究生部被作为重点单位,而且学院交给我们担负的任务非常明确,而又十分艰巨。

    1993年,就从这一年开始,国家改变了既往申报硕士专业点的作法。由四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这个变化,对我们财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993年财院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学院作了多次研究和论证,最后确定申报企业管理、会计、金融、和财政等四个专业。这四个专业的所在系都不遗余力,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成果,教学实施、图书资料等等方面都做了有机组合,合理调配。从四个专业的教学状况,就以硕士研究生专业点的审批条件完全符合要求,而且这四个专业状况,在国内都排列在前面,在学术领域里都占据一定的地位。

    我代表研究生部在学院工作会议上郑重地表态,但又留有余地。于是,我在会议上向学院立下军令状:“争四保三不落一”的奋斗目标。

    1993年的7月份,以副院长孔祥毅为首,由我和李喜田具体操办,组织了十几个人的申点队,浩浩荡荡到了北京。财院的申点攻坚战斗又打开了。

    商业部教育司把各高校的申报点进行了排队。经过了解,由于我财院所报的申请材料整理规范,内容充实,情况和数据可靠准确,符合申点要求,再之,专业建设实力强,因而,这四个点都排在前面。商业部系统高校准备申报的二十二个专业中,我院会计学、货币银行学名列第一第二,财政学和企业管理等四个专业都在十名之内。申报专业的排名情况对我们很有利,看来申点成功的可能性不小。

    学院派了一辆“马自达”中型面包车,直放北京。十几个人住到宣武门外的新文化街45号商业部招待所的地下室。住宿条件确实很差,五黄六月的北京,地下室闷热潮湿,几个人挤一间屋子,有的还躺在过道上……但大家不以为然,毫不计较,一门心思为着申点。

    到北京申点活动的主攻对象确定之后,就一个一个向他们客观地、详尽地、有重点地介绍我们山西财院的基本情况和申报专业的总体情况及其专业特色,以赢得他们有所了解和支持,并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争取主动,使我们这次申点顺利进行,取得完满成功,实现我们既定的申点目标。

    但那年十二月份,国家的最终审议结果,财院没有争取到四个,也没有能够保证三个,却真的落到一个上了。被批准的是货币银行学专业。

    货币银行学专业有特色,有社会影响。货币银行学专业的老一辈教学工作者如曹凤威、雍文郁、黄鉴辉、李培棠、罗敬端、孔祥毅等人的辛勤耕耘,有许多学术造诣很高的科研成果流传予世,给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对山西票号的研究更是有名,在国内独占骜头,近百万字的《山西票号史料》的闻世,赢得社会很高的声誉。

    就申点而言,最好的结果,期望四个专业都能够批准,但是,在那个时候是不可能的。最后的结果被批准一个,没有落空,也就算实现了既定目标。

    两年之后,1995年冬,会计学专业硕士点申报一举成功。不过,这一年,也只有批准这一个专业。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又是一个遗憾。但只能说,这是历史。是历史造成的,谁也无力回天。申点难啊,跑点更难。

    199312月底-19941月,以学院杜英斌院长为团长组团赴印度教学考察,到了浦那的斯珀塞尔学院成功地考察学习了该院研究生教育的经验。

    照片右起:药朝成、荆增福、杜英斌、王宗杰、吴有为、斯院院长、拉扎亨、罗力

    四、 激流勇进创新路

    到了90年代的中期,即1995年前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呈现一派大好形势,商业部抢抓时机,适时召开了两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图片3

    商业部第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于19944月在杭州商学院举行。山西财经学院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学院副院长孔祥毅,我和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杭斌老师。这是商业部有史以来,召开的第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很隆重,而且以研究生教育的有关工作为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商业部系统的研究生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年后的19957月,商业部第二次研究生工作会议(国内贸易部高校专业建设座谈会议)在安徽黄山市(屯溪)举行。我与时任企业管理系主任樊而峻,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整书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商业部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建设,确定硕士研究生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

    两次会议,我都荣幸地担任会议讨论组组长。应该说这是商业部对山西财经学院的看重。

    山西财经学院认真地贯彻商业部的两次研究生工作会议精神,乘着这个强劲的东凤,更加坚定信心,甩开臂膀,奋力前进,努力把研究生教育搞上去,迅速出现一个新局面。

    像我们山西财院这样的学校,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虽然开始迈开大步勇往直前,但是,申点难,专业少,学生不多,一直是迅速发展的瓶颈,与同类高校相比较,其落后状态在短时期内改变也并非易事。可是,作为一所已经具有培养研究生资格的高校,尽管其起步晚,规模小,但从创办研究生教育开始的那一天,就已经显示出他旺盛的生命力。

    “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发展研究生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够拔苗助长,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但是,其步子又不能四平八稳,必须有一个飞跃的进展,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当然,发展研究生教育,要多多学习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

    学院认清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学院的领导下,研究生部多次研究,决定狠抓三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开展合作办学。自研究生部成立后,经学院同意,按照国家规定和准许,并备案,先后与辽宁大学、北京政法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等三所高校的研究生处(部)和相关院系,签约合作,遵守章法,公平对等,开办了一个金融专业班,两个经济法专业班的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班,学制2年,为山西省培养了一百二十多名高学力的国家企事业干部,其中数十人学完课程,考试合格,撰写专业论文,经答辩通过,报国家审核,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享受同等学历的待遇。从而,受到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不仅加强了校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以致相互协作和帮助,提高了社会声誉和地位,也学到了高校研究生教学的做法和经验,同时解决了我院这一时期研究生教学发展中的“心有余,吃不饱”等问题。

    这里,要感谢与我们合作办学的三所高校的友好合作和无私担当,并要感谢在办学中付出心血的辽宁大学白钦贤、北京政法大学鲍振华和首都经贸大学戴凤岐等三位著名教授。

    财院在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同时,研究生部又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考察学习研究生教育的经验。

    右起东财研究生处王副处长、薛宝龙处长、吴有为、东财于力副处长

    第二项工作,采取联合申点

    1996年,由开年到年底,山西财经学院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的消息已经公开化。就在这个时候,即1997年的三四月份,两年一度的申报硕士研究生专业工作又开始了。

    1997年的10月,两校合并领导小组成立,孔祥毅和冯子标担任领导组正副组长,领导组下分设几个工作小组,其中就有一个申点组,赵文蔚为组长,我和孙建中为副组长。由此,研究生工作正式纳入两校合并的轨道,而且成为两校合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候,两校进行联合申报。採取统一领导,统一口径,统一名称,统一材料,扬长避短,突出优势,以充分挖掘潜力。经过努力,竟然准备了十三、四个专业申报材料。

    10月中旬,我和李敏到经管院,在经管院的科研处,与孙建中、郭晋南一起对所有材料进行全面修改,最后定稿,再经两校领导审定,然后报送出去。随后,学校派了一辆小车直奔北京,由我和经管院的郭晋南一同把所报硕士专业申报表送到总社人事教育部。幸运的是送报的这些材料总社经审阅没有提出任何问题,算是通过,并有总社直接报送国家教委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12月中旬,主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孙建中副校长带领我、郭潞、赵国浩和闫应福,一行五人分别到了厦门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南京大学拜访有关人士。回校后,孙副校长又接着带领我和郭潞、马跃进、赵阳林,一行五人到了北京,进行申点工作的攻坚战。尚记得住宿在山水宾馆的日日夜夜,焦急渴望的心情,辛劳的奔跑,最终以理想的结果而欣惠。1998年,两校联合申报硕点被批准5个,一年超过前十几年。

    第三项工作,注重内涵发展。财院在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积极稳妥的发展理念。就是说,一方面积极申点、增点,不断教学扩大规模,实现迅速发展;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就是说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注重内涵发展,研究生部不遗余力加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实行导师制,组建导师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财院研究生教育,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3-4周社会实践,执行坚持,收效甚好。

    1991级学生,即财院首届张鹏等三名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当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在长治市财委和商业局的协助下,由我带领先后到了山西长治,河北白沟以及石家庄等三地进行社会实践。

    在长治的百货、糖酒、五交化等地级公司以及八一百货大楼、英雄街百货大楼、东街百货大楼,对商业企业的业务经营与管理、商业批发与零售、地区二级站到国营大型商店进行实地调查、座谈访问。

    在白沟,走进集市,来回穿梭于街道的各个商铺和店家,眼看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小商品。还到市场的管理部门,白沟镇供销合作社以及白沟镇人民政府访问、考察,获得了很多信息,加深了解对白沟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态势,受到很大启发,增长许多商业营销、商业管理知识。离开白沟,又考察了石家庄的青年路小商品市场。

    1993级商业经济和1993级统计学两个专业的赵长胜、苗敬毅等12名硕士研究生,于19941229日,在河北财经学院的支持和安排下,由我带领到石家庄进行社会实践。

    在石家庄的七天时间里,先后考察了石家庄市中心的石家庄市人民商场、石家庄贸易局和我们原定重点调查考察的石家庄市的三条石小商品批发市场和新华街小商品批发市场。

    他们学到了书本上,课堂上,学校里难以学到的知识。他们从而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市场,什么是小商品市场,什么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开拓小商品批发市场,如何进行组织市场经营,管理市场经营等等,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在实践中得到真知。

    1994级商业经济和统计学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于雅玲、宁利民等一行十四人,于19951219-28日,在长治市财委,长治市商业局和河南财经学院的积极配合下,由我和杭斌、李敏等两位老师带领到山西长治和河南郑州等两地进行考察。

    我们先到长治进行一个星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全面地了解到长治市国有零售商业和国有批发商业部门的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困境。在长治,我们还到长治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长治市财政局。学生们对长治市开放以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集市贸易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

    前排左起:李云、程明德、吴有为、李志强、赵阳林、李晓峰

    到河南郑州,我们一是考察郑州粮食交易中心;二是考察郑州亚细亚商场。到郑州粮食批发交易中心,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期货交易中的粮食商品的期货交易。郑州粮食批发交易中心,是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总局在郑州设立的粮食期货交易市场。它的设立还不足三年时间,应该说它刚刚起步,正在摸索,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在郑州粮食批发交易中心的参观考察,使我和学生们大开眼界。

    接着,我们来到郑州亚细亚商场。在亚细亚商场了解到许多经营管理的情况和经验。

    1995级的付建平、油晓峰等7名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晋中地区财委的积极坐车安排下,由孔祥毅、杨有振、李锁云带领到省内晋商策源地的平遥、太谷和祁县进行历史和现状,深入地考察调查。马达、李清娟、苏文斌等14名商业经济和统计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于19971月,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的帮助和安排下,由我和郭潞带领一行16人到江苏省的常熟、张家港和上海。事先,刘永祥和王金秀打了前战。到了常熟,我们在常熟市供销合作社干部学校符校长的带引下,重点对常熟市供销合作社、常熟市棉麻公司、谢桥基层供销社和常熟服装批发市场进行了半个多月时间的考察调查。

    常熟服装批发市场,从崛起、发展,到延伸,经历了艰难困惑的风风雨雨。服装城已经成为常熟的经济发展标志,他就像一颗闪烁的明珠照耀着美丽的阳澄湖畔,虞山之巅,常虞河边。常熟服装批发市场的日益繁荣,财源滚滚流到市里,为常熟地方和百万人民输氧供血,立下汗马功劳,这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离开了常熟。我们大队人马被邀请到张家港。

    在上海三天时间,我们们认真参观和考察上海市中心商业街和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并尽情地游览浦江两岸,到浦东开发区,陆家嘴金融区以及上海八百伴等现代商店走一走,看一看,开开眼界。

    1997年冬,马达、王建、徐静、李清娟、高国华、张晓微、杜培峰、田文斌等八位95级商业经济硕士研究生结合专业学习,在我带领下,到太原贵都世纪百货广场搞了半年多时间的股份制改造。

    左起:孙建中、柳承宏、邓全福、李志强、牛会州、研究生马达(中,主讲)、田文彬、徐静,刘永祥、吴有为、李敏

    通过社会实践,它有着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真是受益匪浅。几届研究生的考察调查以及在校进行的科研成果,相继发表在学校的学报和经济研究所的《山西财经学院经济研究生所研究资料》(资料发送给财院各系处室和国内各高校、科研部门,每期800份)以及由研究生部承办,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由我主编、刘永祥执行编辑的专门为财院研究生在校进行科研活动,发表科研成果的刊物——《研究生论丛》(年刊,80PG,共出刊3期)

    五、勇往直前展宏图

    1997年底,山西财经学院和山西经济管理学院两校合并,山西财经大学成立。

    19987月,研究生部和经济研究所分设,各自成为一个独立单位。研究生部改为研究生处,其领导班子由处长张新伟,副处长张富春,党总支副书记王金秀组成,我从研究生部主任和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岗位上卸任,被任命为正处级调研员,退居二线。

    左起:薛晓艾、刘永祥、冬红梅、吴有为、李敏、李喜田、李淑琴、王金秀、郭潞、刘扭霞

    19998月,我奉学校之命去新疆招生。回到学校不久便派我到北京找国家供销合作总社,催请总社向国家教委报送关于山西财经大学申批MBA等有关事宜。在北京,我代表学校向总社人教部陈文宝副部长,徐德范处长多次汇报,并面谈关于我山西财大MBA的建设情况。总社向国家教委报告,从而不久便取得了开办资格。  

    从北京回校不久,学校人事处告诉我,总社已经批准我延聘三年。这就是说,此时我已经年满六十,没有退休,继续为财大研究生教学工作三年。

    2000年下学期,我给98级商业经济专业研究生上课。有一天,研究生处通知我,让出外几天,跑一跑新申请的硕士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为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这个点,根据国家学位办学科组成员的分布,学校派出三个组分头出发。我和阎应福老师到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这个专业的国家评委分别是这三所农业大学的温、赵、王等三位教授。

    过了国庆节,我和应福老师直飞广州。到广州,我们把山西财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情况资料,好不容易交给了华南农业大学温教授。然后,我们从广州到武汉,在华中农业大学拜访了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的赵教授。赵教授非常热情。在华中农业大学的事办得很顺当,很痛快。

    之后,我们到了重庆。在西南农业大学,拜访了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的王教授。西南农大的事办得也相当顺妥。经过努力,这个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点终然被国家学位办批准了,它便成为山西财大的第十二个硕士专业。

    图片5

    20025月。我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了,又留用了。

    那是2002年底到2003年三春之际,山西财大重启博士点的申报工作。

    申请博士点,争取申博成功,这是山西财经大学自两校合并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重中之重的努力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说学校确实费尽心机,动透脑筋,多方策划,大量投入,争取一举成功。

    学校经过周密的考虑,决定先申报政治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和会计学等五个博士专业。

    我有幸成为申报山西财经大学申报博士点的领导组成员,担任产业经济学专业学科申报组的副组长,继续为山西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具体承办申博工作的是研究生处。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申博办公室。申博办公室设在南校区西配楼六层。研究生处的张富春、董兆军和院办的任海生等三位老师到申博士办公室专门组织整理申报材料的前期工作即组织填报申请博士专业的各种表格,以及组织人马写作申请博士单位的材料。在2002年底的放假之前即十二月的中旬,研究生处通知我到南校区申博办公室,让我在那里办公,具体任务是对申博士材料把把关。

    在申博的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多个硕士专业的申报,同样在出门之前也要由学校统一审查——把关。我在审阅博士申报专业材料之前,先对硕士专业的申报材进行了审查。那年申报的硕士专业有旅游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思想史、环境保护、思想政治,还有人文广告、语言文学、文艺思想研究等十几个。

    这就不由得使我回想起,在国家对研究生设点严格控制政策指导下,每四年(后改为每两年)一次的审批,每四年(两年)才能够获得一个专业的机会,从1985年到1995年,长达十年时间,山西财院才建立四个硕士专业点。每被批准一个专业,有多么喜悦,又有多么的感慨——来之不易啊!到九十年代中期,有所松动,1997年两校联合申报,1998年一举取得五个硕士专业,才使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2004年春节后,学校为申请博士点开足了马力,花大了气力。开学后一个星期,学校便分兵两路。张富春、董兆军和任海生继续做好申博和申硕的文字工作。张如山、张学武依旧常住北京劈柴胡同,安营扎寨,策划申博和申硕事宜。

    我接受学校通知,于37日,随孙建中、原梅生两位副校长和新任财大研究生处长的王建中到了北京进行申博。而后,孔祥毅书记来到了北京,为申博奔走。

    这次大队人马到北京进行申请博士点,由于事先做好周密的考虑和仔细的部署,经过多方的努力,取得了圆满的结果。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山西财经大学取得了申请博士资格单位。这是申博的良好开端,建立专业博士点奠定了基础。

    2004年,山西财经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培养统计专业博士研究生。而后,2006年终于建立了统计学、政治经济学、金融等三个博士点。此时此刻,财大上下满园春色,皆大欢喜!

    2020715

    上一条:继往开来 阔步前进
    下一条:我参加全国农商关系理论研讨会议的前前后后